行銷漏斗是什麼?
行銷漏斗的英文為 Marketing Funnel,它描述了消費者從接觸到品牌、一直到真正購買,之間所經歷的過程。
一開始走進漏斗的人很多(像是有大量的潛在客戶接觸了品牌),但在路中有些被吸引走、沒興趣而離開,最後只剩很少的人有真正走到出口(像是購買商品)。
這個過程就像漏斗的形狀:上面的開口很大、出口的洞很小。
是誰發明了行銷漏斗?
行銷理論的誕生
行銷漏斗 (Marketing Funnel) 的理論,最早是在 1898 年由 E. St. Elmo Lewis 提出。E. St. Elmo Lewis 提出的「AIDA 理論」,明確的說明了行銷人員的銷售機制:
- Awareness(察覺知曉)
- Interest(引起興趣)
- Desire(購買慾望)
- Action(實際行動)
當時只有簡單的四步驟,還沒有「漏斗」的概念。
這其中描述了銷售人員,「怎麼引導潛在的客戶完成特定動作、實現行銷人員想達到的成果」的過程。
「漏斗」的出現
1924 年時,出現了第一個用「漏斗」的概念描述 AIDA 理論的人— William H. Townsend。
他在 Bond Salesmanship 這本書裡,用上寬下窄的描述方式,讓 AIDA 理論開始出現漏斗的初步形狀。
圖 / JKL SEO 團隊
後來的經濟學家或是行銷人員,根據自己的需求、隨時代的演進,慢慢在基礎的行銷漏斗上,新增、刪減、或加入各種新的理論與銷售過程,才逐漸變成今天「沙漏型態」的樣子。
圖 / JKL SEO 團隊
為什麼需要行銷漏斗?
行銷漏斗 (Marking funnel) 描述了客戶從感興趣、一直到真正購買的過程。
這可以讓行銷人員,從客戶的角度去了解「產品銷售過程中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
圖 / JKL SEO 團隊
分析這些過程,就能找到行銷、廣告方式的精準切入、改善點,達成獲得更多訂單的目標。
行銷漏斗理論有哪些?
AIDA 行銷漏斗
AIDA 行銷漏斗是最早出現的行銷漏斗 (Marking funnel),也是最經典、最常被行銷人員使用的漏斗。
圖 / JKL SEO 團隊
這四個階段的內容分別是:
- Awareness(察覺知曉):第一次向潛在客戶介紹產品或服務,讓他們發現、知道有這個品牌。
- Interest(引起興趣):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興趣,想更進一步了解,像是上網搜尋品牌。
- Desire(購買慾望):讓消費者從「喜歡」變成「想要」,像是把產品放入購物車。
- Action(實際行動):讓消費者完成特定動作,像是購買商品、加入會員、參加研討會等。
AIDA 行銷漏斗的轉變-AIDAR 模型
原本的 AIDA 行銷漏斗模型是強調「單向的道路」。
但後來的學者認為,應該讓消費者的購買過程變成一個「循環」,所以提出變化版 AIDAR 模型。
圖 / JKL SEO 團隊
最後多增加的 R ,指的是 Retention 保留。
希望客戶在完成一次的行動後,能留下來、跟品牌保持長期的關係,甚至培養出忠誠度。
像是透過 Email、簡訊來增加聯繫機會與頻率,「讓客戶記得你、在下一次購物也選擇你」!
AIDA 行銷漏斗的困境
從 AIDA 行銷理論問世的 1898 年到現在,100 多年間行銷的手法跟管道不斷在變化。這讓 AIDA 理論面臨「不適用」、甚至需要改變、升級的困境:
- 行銷競爭激烈:廣告通路與競爭者變多。
- 行銷成本高、複雜:像是近年新的「數位行銷」,成本就比舊的行銷方式高很多。
除此之外,逐年增加的行銷費用,也讓行銷人員需要考慮更新他們常用的行銷漏斗模型。
以 Facebook 的廣告行銷費用來看,在 2021 年 7 月 廣告成本增加了 89%,平均每千次展示費用就要價 11 美元。這些變化讓原本只單獨考慮「使用能最佳吸引顧客的行銷手法」的 AIDA 理論,非常可能面臨行銷成本過高、收入與支出不平衡的困境。
AIDA 行銷漏斗的轉型
AIDA 理論並沒有錯,它只是需要一點轉型跟改造來適應新的行銷模式。
建議行銷人員在選擇行銷漏斗模型時,根據行銷手法、目的、商品類別等,先幫自己「定位」,目的是找到自家品牌在「市場的定位」,除了確保這塊市場有利可圖,也要找到合適的行銷手法、行銷漏斗模型。
以 IT 管理、律師事務所、婚禮顧問為例,這些產業都需要大量的客戶諮詢、協商。因此,比起傳統的 AIDA 行銷漏斗模型,花費更多時間在「Interest 引起興趣」、教育潛在客戶的「 B2B 協商銷售漏斗」會更加適合它們。
圖 / JKL SEO 團隊
AARRR 行銷漏斗
AARRR 行銷漏斗,又被稱作海盜漏斗,它的英文是 Pirate Funnel (AARRR framework),在 2007 年由 Dave McClure 提出。
它的中心概念是「把公司的框架拆開,透過漏斗模型告訴行銷人員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哪」。
圖 / JKL SEO 團隊
這五個階段的漏斗內容分別是:
- Acquisition(獲得):第一次向客戶行銷後,有多少人點擊廣告、或瀏覽品牌網站?
- Activation(活化):將獲得的潛在客戶變成活躍的、可能行動的客戶。
- Retention(留存):如何讓潛在客戶再度回來光顧網站或進行下一步?
- Revenue(收入):有多少客戶願意付費、或購買商品?
- Referral(推薦):有多少客戶會推薦你的品牌或商品給其他人?
AARRR 行銷漏斗的轉變-AAARRR 海盜漏斗
在 2016 年, Growth Tribe 多加了一個 A 到 AARRR 模型的最前面,讓 AARRR 模型變成 AAARRR 海盜漏斗。
這個 A 代表「 Awareness 覺察」,它是從原本的第一個 A(Acquisition 獲得)之中所分出來的。
圖 / JKL SEO 團隊
Growth Tribe 認為「 Acquisition 獲得」其實包含兩種指標:
- 讓客戶訪問特定頁面:Awareness(覺察)。
- 收集到客戶的資訊:Acquisition(獲得)。
數位行銷漏斗
數位行銷漏斗 (Marking funnel) 是 AIDA 和 AARRR 行銷漏斗合併之後的結果。它是行銷漏斗發展到現在,比較完整、豐富的漏斗模型。
四層漏斗的形狀,每一層又包含兩個大主題:
圖 / JKL SEO 團隊
第 1 層:注意 (Awareness)、興趣 (Interest)
漏斗第一層的主要目標是要「引起潛在客戶的注意與興趣」。
行銷人員在這個階段要盡量觸及大量的客戶,想辦法引起消費者的注意,並讓他們產生興趣、想進一步行動,像是:
- 點擊廣告。
- 在網站搜尋品牌。
- 進一步了解品牌內容。
第 2 層:考慮 (Consideration)、意圖 (Intent)
完成漏斗第一層後,第二層的主要目標是要「讓客戶開始考慮行動」。
行銷人員在這個階段要想辦法「激發客戶的需求」,讓客戶開始考慮想要行動。
可以使用的策略像是:
- 讓客戶更深入了解品牌與產品。
- 提供產品的優點或教育性內容:產品可以帶來的好處、解決的問題等。
- 讓客戶認為自己真的需要這個產品。
第 3 層:評估 (Evaluation)、購買 (Purchase)
進到漏斗第三層的客戶會停留比較久的時間,主要目標是要「讓客戶實際行動」。
行銷人員在這個階段要想辦法讓客戶「真正」完成品牌方期待的動作,像是:
- 購買產品。
- 加入會員、留下聯絡資訊。
- 報名座談會。
行銷人員可以使用的策略像是:
- 差異化行銷:讓消費者有選擇自家產品的理由。
- 給予限時優惠、促銷:讓消費者認為「現在買不可!」
第 4 層:忠誠 (Loyalty)、提倡 (Advocacy)
客戶完成購買後就結束了嗎?
數位行銷漏斗還有最後一層,特別強調「培養忠誠顧客」。第四層的目標是要跟客戶建立更深的關係,培養消費者的忠誠度。
舉個具體的例子,就是要想辦法讓購買過的客戶能回購,甚至推廣給自己的朋友來購買。
行銷人員可以使用的策略像是:
- 培養會員獎勵制度。
- 回購優惠與折扣。
- 定期寄送電子郵件提醒、聯絡客戶。
行銷漏斗的種類
行銷漏斗 (Marking funnel) 理論有非常多種,有時也讓人眼花撩亂。我們也可以把漏斗模型「簡化」成幾個大階段來看:
三階段行銷漏斗
三階段的行銷漏斗 (Marking funnel) 是最常見的簡化版本,又常被稱作「上中下漏斗」。簡化之後的漏斗只剩下三個階段,雖然很簡單,卻也是最常被拿來做延伸、發想的基礎行銷漏斗模型。
圖 / JKL SEO 團隊
-
行銷漏斗頂部 (TOFU):注意 (Awareness)
漏斗頂部,又常被稱作 TOFU,代表「覺察與意識階段」。
消費者、客戶在這個階段,會發現到他們面臨一些問題,想要找一些方法解決、改善。
舉個具體的例子,阿花發現(意識)到她的頭髮很乾澀,想要找一些方法改善,所以上網搜尋「頭髮乾澀怎麼辦?」,發現「護髮產品」可以解決她的問題。
行銷人員可以透過不同通道、廣告手法,吸引客戶注意到他們的品牌與商品,像是:
- 品牌網站的促銷廣告。
- 教育性質的文章。
- 電子郵件發送廣告、連結邀請。
- 社群媒體廣告。
行銷漏斗中間 (MOFU):考慮 (Consideration)
漏斗中間,又常被稱作 MOFU,代表「考慮行動階段」。
這個階段會是三個之中最花時間的,客戶會不斷接收新的資訊並開始比較、考慮各種方案。客戶會出現一些「預備購買」的動作,像是:
- 註冊電子報。
- 在社群媒體上關注品牌。
- 下載指南、模板。
- 把產品放入購物車。
舉剛剛的例子來說,阿花在鎖定「護髮產品」後,會開始搜尋哪家的產品最好、價格比較實惠、哪種成分比較有效,可能會把喜歡的產品放入購物車,考慮下次購買。
行銷漏斗底部 (BOFU):轉換 (Conversion)
漏斗底部,又常被稱作 BOFU,代表「轉換出實際行動的階段」。
這個階段是客戶真正實際行動、做出行銷人員希望達成的目標的時候。
行銷人員要幫客戶消除任何「行動前的阻礙」,讓客戶從猶豫不決,變成「下定決心」產生行動。可以採用的策略像是:
- 提供試用。
- 提醒購物車中未結帳的商品。
- 發送折扣優惠。
四階段行銷漏斗
四階段的行銷漏斗 (Marking funnel),只比三階段漏斗多了「保留客戶」的階段。它的內容包含:
- 注意 Awareness:等於三階段行銷漏斗頂部 (TOFU)。
- 評估 Evaluation:等於三階段行銷漏斗中間 (MOFU)。
- 轉換 Conversion:等於三階段行銷漏斗底部 (BOFU)。
- 保留 Retention:希望已經完成行動的客戶能夠留下來、再次回購。
四階段行銷漏斗是現在普遍被使用的模型,也常被進一步的延伸、改造。像是前面有提到的「數位行銷漏斗」,就是四階段行銷漏斗的一種。
圖 / JKL SEO 團隊
保留 (Retention)
四階段行銷漏斗 (Marking funnel) 新增的「保留 Retention」,目的是要「讓完成購買的客戶留下來」。
原本的三階段漏斗,在客戶完成購買後就結束旅程,像是一條「單向道路」。
花了這麼多資源跟成本,結果客戶在完成一次行動後就離開,實在是太可惜了!想辦法留住客戶,不但能發展品牌的知名度,也能降低行銷的成本:
行銷人員可以採用的策略像是:
- 電子報,提升品牌存在感。
- 推出舊客優惠、折扣。
- 電子郵件聯繫客戶,表達在乎與關心。
五階段行銷漏斗
五階段的行銷漏斗 (Marking funnel),是把四階段漏斗裡「保留客戶」的階段,再細分成:
- 與客戶維持關係。
- 創造新客戶回流。
圖 / JKL SEO 團隊
五階段行銷漏斗的內容包含:
- Awareness 注意:等於三階段行銷漏斗頂部 (TOFU)。
- Evaluation 評估:等於三階段行銷漏斗中間 (MOFU)。
- Conversion 轉換:等於三階段行銷漏斗底部 (BOFU)。
- Loyalty 忠誠:讓客戶再次購買、降低客戶流失率、建立忠誠度。
- Advocacy 擁護:讓客戶幫自己的品牌宣傳,帶動新的客戶回流。
擁護 (Advocacy)
五階段行銷漏斗新增的「擁護 Advocacy」,是希望舊客戶除了留下來外,還能有更進一步的動作:
- 向其他人推薦自己的品牌。
- 成為品牌的忠實粉絲。
你有沒有在網路購物時,看底下的留言、買家回饋的習慣呢?客戶在品牌、商家留下的評論,會有效的影響其他客戶對品牌的看法,也可能成為讓其他客戶選擇品牌的原因。
另外,經過朋友、家人,或是知名公眾人物推薦的商品,也比較容易影響其他客戶的購買決定。
像是 Youtuber 推薦、朋友推薦的商品,都比網路隨意看到的廣告更容易挑起客戶的興趣。
讓客戶越滿意,他們就越有機會推薦給別人,等於是幫品牌免費打廣告、創造新的回流客戶。
行銷漏斗的應用:活動漏斗 (Event funnel)
除了直觀的「商品銷售」可以應用行銷漏斗外,「舉辦活動」也可以使用行銷漏斗的架構。
應用在舉辦活動中的行銷漏斗,又稱作活動漏斗 (Event funnel),可以幫助檢查活動準備過程中的行銷手法、效率。
就像是販賣商品一樣,舉辦活動的「漏斗最終目標」通常是「賣出足夠數量的門票」。
用三階層活動漏斗 (Event funnel) 來舉例,如果最終目標是「賣出門票」:
1. 漏斗頂部 (TOFU):引起潛在活動參與者的注意。
- 用電子郵件行銷活動訊息給潛在的活動參與者、合作夥伴等。
- 建立活動官網,提供相關資訊。
2. 漏斗中間 (MOFU):讓潛在活動參與者留下資訊。
3. 漏斗底部 (BOFU):讓潛在活動參與者參加活動。
怎麼知道行銷漏斗的成效?
第 1 步:明確定義行銷漏斗的階段目標
在開始改善行銷漏斗之前,要先確定好「行銷漏斗每一階段的目標」。不同的行業、活動,就會有不同的目標。
用四階層的行銷漏斗舉例,如果最終行銷目的是「賣出潤髮乳」:
- 第一階段目標:客戶點擊廣告。
- 第二階段目標:客戶把產品放入購物車。
- 第三階段目標:客戶結帳。
- 第四階段目標:客戶回購產品。
定義好階段目標後,才能分析每階段的轉換率、客戶流失的程度等。
第 2 步:計算行銷漏斗的轉換率
行銷漏斗的「轉換率」,是指成功從上一個階段走進下一個階段的客戶比例。
舉個具體的例子,如果第一階段有 2000 位的客戶點擊廣告,但只有 500 位客戶成功把產品放入購物車,那第一階段的轉換率就是 500/2000*100% = 25%
圖 / JKL SEO 團隊
為什麼要計算「轉換率」呢?
透過轉換率,可以輕鬆找到行銷階段效果比較差、需要改善的地方。
如果說轉換率越高越好,那是不是要追求「100%」的轉換率呢?
不是!計算轉換率的目的,只是協助找到效率較低的行銷策略,再集中火力優化轉換率、與降低客戶流失率。
因為「漏斗的每一個階段一定都會有客戶流失」,所以追求 100% 的轉換率是不可能的。
第 3 步:分析行銷漏斗效率差的原因
透過轉化率找到效率比較低的行銷階段後,接下來要找到「行銷效率不好的原因」。
如果把行銷漏斗 (Marking funnel) 簡化成四階段來看:
1. 漏斗頂部 (TOFU)
- 比較不同廣告管道對客戶的吸引力:社群媒體、搜尋引擎(如 Google)、品牌部落格等。
- 找到客戶流失率比較高的網頁與原因。
2. 漏斗中間 (MOFU)
- 檢查客戶跟品牌網站的互動度。
- 檢查網站的瀏覽容易度:網站會不會很卡?太多動畫讓視覺混亂?
- 確定網站有足夠的吸引力讓客戶註冊電子郵件。
- 檢查品牌網站上跟產品相關的知識性、教育性內容是否足夠。
- 確認網站提供的價格和產品資訊清楚。
- 客服聯絡資訊、方式是否容易找到?
- 檢查對中途放棄購物車的客戶再行銷的效果。
- 確定商品或服務的網頁介紹足夠豐富。
- 檢查結帳步驟的複雜度。
- 提供的折價券、未結帳購物車提醒是否有效?
4. 保留 (Retention)
- 確認有足夠的吸引力讓客戶回購。
- 確認發送的 Email 點擊率:哪種內容的點擊率最高?
- 發問卷給客戶詢問滿意度:最直接找到問題核心的方式。
透過分析行銷漏斗的每個階段,可以精準掌握「目標客戶跟品牌的每個接觸點」。同時,也能找到影響轉換率的原因,並且針對客戶設計合適的行銷策略,集中火力在對的地方。
第 4 步:優化行銷漏斗
找到行銷漏斗的問題點後,就可以著手改善、修理好效率不佳的地方,像是更新網站速度、檢查廣告的效力等。
如果在「改善」完成後,發現行銷漏斗還是沒有提升到理想的狀態時,可以怎麼做呢?
除了平面、單方向的「廣告」外,還可以透過互動性更高的「舉辦活動」來更有效優化行銷漏斗的每一層。
用簡化的三階段行銷漏斗來看,哪些「活動」可以幫助優化行銷漏斗:
1. 漏斗頂部 (TOFU):給顧客好的第一印象。- 舉辦社交、聯誼活動:理解潛在客戶的想法、期望。
- 舉辦演講活動:邀請相關領域的知名講者,讓獎者形象與品牌連結、幫品牌建立鮮明的印象。
- 贊助其他活動、舉辦慈善活動:增加自己品牌的曝光度、好感度。
2. 漏斗中間 (MOFU):讓客戶知道這裡可以解決他的困擾。
- 參加展覽會:透過攤位諮詢,讓品牌跟客戶能有更進一步對話的空間。
- 舉辦研討會:讓品牌展現解決客戶疑問的能力。
3. 漏斗底部 (BOFU):讓客戶下定決心行動。
- 促銷活動:比起網路上的宣傳,現場的促銷活動讓客戶更容易行動。
對我們的產品有興趣嗎?
EventX 精通各種虛實混合活動、實體活動或線上活動解決方案,立即連絡我們取得免費試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