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社會責任 (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) 是指企業秉持「取之社會、用之社會」的精神,在營利之餘透過對社會與環境的永續發展有貢獻的自主行動,展現對投資人或社會大眾的責任。換句話說,在強調「永續經營」的企業方針中,CSR 是永續經營的核心理念。
圖片來源:freepik
在討論 CSR 時,也經常會提到另外兩個名詞:ESG 與 SDGs。
因為 CSR 涵蓋的範圍廣大,又發展出以「環境 (Environment)」、「社會 (Social)」、「公司治理 (Governance)」等三個項目為衡量指標的 ESG,作為實踐 CSR 的準則。
SDGs 則是聯合國大會在 2015 年通過,與 ESG 相同,是用以推動永續發展的衡量指標。當中涵蓋包括消除貧窮、消除飢餓、性別平等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 (goals),以及 169 個細項目標 (targets),作為 2030 年前世界各國努力的方向。
發展至今,CSR 已經從「有做很好 (nice-to-have)」變成「一定要做 (need-to-have)」的一個企業目標。如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 貝萊德 BlackRock 的執行長 Larry Fink 所述:「現今的社會不只期待企業的財務表現,更要求企業對社會有正向的貢獻。」
CSR 活動對企業帶來的好處如下:
好的 CSR 會給顧客留下良好印象,並使顧客有更高的忠誠度。有 87% 的美國人表示他們更原意購買與他們理念相符的公司的產品,且超過一半的消費者願意付雙倍的價錢給有完整 CSR 政策的公司。
根據研究顯示,有 CSR 活動的公司員工有更高的向心力與生產力,這可以使員工降低 57% 的替換率。一份關於 Z 世代的研究報告也發現,82% 的 Z 世代應徵者會把 CSR 作為考慮雇主的因素,且 66% 願意在薪水較少的狀況下為對社會負責的企業工作。同樣的調查發現 Y 世代也有相同的趨勢。
2020 年,貝萊德執行長 Larry Fink 在《給 CEO 們的一封信》中,解釋為什麼他所領導的當時價值 7 兆元的投資公司會把投資策略轉向永續經營公司:「除了政府的影響力,公司與投資人的目光也很大程度影響這個決策。」
在以上各目標之後,收入雖然不是舉辦 CSR 活動的主要目的,但確實會間接帶來這項好處。根據研究顯示,有投入 CSR 活動的公司,比起沒有投入的公司高出 6% 的市場價值,並且多了 20% 的收入。
綜合以上優勢,投入 CSR 活動對於當今世代的公司來說,是使金流與人流流入公司的一大主流策略。
CSR 活動不是隨機選擇看起來對社會、環境、人文有幫助的活動進行就好,有策略的規劃才能使投入 CSR 活動成為對企業形象有正面影響的投資,創造企業與社會雙贏的局面。
以下將提到在規劃 CSR 活動時,建議考量的幾個重要面向。
首先在著手規劃之前,必須先了解 CSR 的宗旨與目的,才能為企業做更精準且有效的規劃。如前面段落提及,好的 CSR 策略並非單純以金錢利益為目標,而是能夠同時對社會與企業創造正向影響。對企業來說,這包括同時提高企業影響力、曝光度、知名度、與形象等。
圖片來源:Unsplash
在了解 CSR 的背景後,就可以開始設定活動目標。建議先從兩個問題出發:
這兩個問題,可以協助選定適合企業的 CSR 活動,也可以在參考其他企業的成功案例中獲得靈感,設定符合自身企業價值的明確目標,作為策略的前進方向。
CSR 規劃應該要是長期、有策略而可以永續執行的目標,曇花一現的 CSR 活動無法帶來長遠且深層的影響。也因為如此,需要確保人力與資金的投入都足夠穩定。
企業可以考慮設立專門的團隊,招募與企業價值相符的人才投入規劃 CSR 活動,並規劃金流來源。在內部團隊支持的基礎之上,建立外部關係也會為企業的 CSR 規劃帶來正向影響。例如在 CSR 活動中與其他相關組織合作等,這些外部夥伴會更了解此類活動的運作,幫助企業增加活動經驗與相關的資源人脈。
即便是從回饋社會的角度出發,作為企業營運計畫的一部分,CSR 活動也需要考量投資報酬率。活動中階段性的衡量 CSR 成效是相當重要的步驟,透過外部相關人的回饋,可以得知企業的 CSR 策略是否符合目標,並且有成效。
台灣人推崇「為善不欲人知」的精神,甚至企業行善經過媒體報導,都有可能被大眾視為刻意作秀。但其實成果的分享不只是為了企業自身,而是能夠透過分享,吸引更多企業加入對社會有益的 CSR 活動,在讓更多人重視到 CSR 重要性的同時為自身創造聲量。
圖片來源:Unsplash
即便是需要改進的經驗,如果可以讓其他企業或是企業內部的員工,從自身經驗中學習,將可以創造非常大的影響力。總而言之,「責任」是 CSR 策略中最重要的部分。
延伸閱讀:更多企業活動類型介紹
在介紹了一些「要做」的事之後,也有一些面向,是在規劃 CSR 活動時應該避免的:
選擇與自身企業理念無關、或是違反自身企業價值的主題,會使 CSR 活動成為一筆浪費掉的開銷,也無法為企業提升正面聲量。找到能夠與公司目標緊密連結的活動來投資才是明智的選擇。
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,太過刻意的以 CSR 活動吸引消費者注意,容易會造成反效果。例如當 CSR 規劃不夠長期,導致公司後續的行為違反先前公開的 CSR 目標時,很可能造成輿論爭議。
比起將 CSR 活動作為短期的行銷活動,長期、負責任的 CSR 規劃才能夠使消費者對企業產生正面的形象與回饋。
常見的 CSR 活動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,以下列舉案例提供讀者參考,在後續進行 CSR 規劃時能夠有更具體的執行想法。
從 2010 年開始,Google 就透過購買綠色能源,展現對環境保護議題的重視,並且從 2017-2021 的五年間,Google 都是唯一使用 100% 綠能維運的雲端供應商。
Google 也推出了「永續辦公室」。除了提供員工腳踏車作為通勤使用,在員工伙食供給方面,也優先採購在市面上因賣相不佳,最終導致賣不出而浪費的「臭蔬果」。辦公室也有專門的食物團隊,使用 LeanPath 這個追蹤食物浪費量的服務,規劃合乎需求的食物採購量以降低浪費。
鞋子品牌 TOMS 致力於各類慈善事業,他們長期與救助兒童會 (Save the Children) 合作,推出「買一雙送一雙 (One-for-One)」計畫,全球消費者每購買一雙鞋,他們就會捐出一雙給有需要的兒童。
此外他們固定捐出三分之一的淨利潤,幫助身心障礙者與增加教育機會。在 COVID-19 疫情期間,TOMS 還設立了專門的基金會,貢獻自身收入與額外募集資金,最終捐出兩百萬美金幫助前線醫護人員。
世界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 (Starbucks) 長期施行以社會責任為目標的招募方案,除了重視員工的多元性,他們也專注在提供退休軍人、難民、以及剛要開始職涯的年輕人更多的工作機會。
國際會計事務所 KPMG 從 2007 年開始設立了自己的志工團隊,從上到下的員工都會投入志工服務,在志工培訓課程後,出隊到養老院、育幼院、身心障礙機構,定期關懷相關族群。
由 ESG 延伸出來的相關議題,已經成為 21 世紀企業首要關注的問題。許多大公司,包括可口可樂、H&M 集團、Google 皆已加入了 ESG 自我審核的行列更舉辦許多 CSR 活動,獲得了更多的投資者和客戶支持,同時讓社區和地球蓬勃發展。